News
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传真:85322966
QQ:1559436599 1048038402
电邮:bbk100@126.com
地址:东莞市长安镇沙头358省道998号巨峰科技园
第一百万辆理想汽车在常州下线背后国产供应链直追
来源:欧宝体育娱乐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:2024-11-30 04:24:53
10月14日,第100万辆理想汽车在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(以下简称“常州基地”)下线。在中国新势力车企中,理想率先达成百万辆里程碑。
常州基地是理想汽车在国内的首个生产基地。自2016年始建以来,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来到基地附近布局供应链。目前,在理想汽车的供应体系中,江苏省内的Tier1供应商(一级供应商)有144家,其中有32家位于常州。
若以常州基地为中心、半径50公里—60公里为近地化范围计算,目前,理想L系列近地化供应水平接近60%,预计到2026年,将有70%的关键零部件实现近地化供应。
但此前,汽车零部件一直是我国的短板和弱项。据汇川联合动力常务副总经理、首席运营官杨睿诚回忆,在过去的中国汽车行业,零部件一百强大多数都是轮胎、轮毂、内饰等非核心部件企业。
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构了汽车供应链体系,以发动机、变速箱为代表的内燃机动力系统变成了以电池、电驱动和电控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。面对新的赛道,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际企业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。
“我们过往看全世界汽车行业都会感叹,日系、韩系的整车企业带动一批日本和韩国的供应链企业,成为了全球巨头;在以合资车企为主的年代,合资车企主要用的是全世界的供应商,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一些核心领域很难获得进步的机会。”保隆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张祖秋坦言,国产自主品牌特别是新势力崛起之后,真正给了本土供应商进入到核心领域的历史机遇。
如今,已经有像宁德时代这样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出现。在理想汽车的供应链上,以电驱动供应商汇川科技、电池供应商欣旺达、线控制动供应商伯特利、空气弹簧供应商保隆科技为代表的国产零部件企业,也逐步成长。
“在2023年之前,公司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供应链问题,包括芯片短缺和疫情下的供应保障,这样一些问题一直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。”理想汽车供应链副总裁孟庆鹏指出,但到了2023年,随着供应链全面发力,理想汽车在产能上已稍微领先于销售,并建立了一定的弹性。
在距离常州基地几公里处,坐落着理想汽车的电驱动品类供应商——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汇川联合动力”)。
与常州基地始建同年,2016年,汇川联合动力成立。汇川联合动力乘用车销售部副总经理张坪剑回忆道,基于当年与理想的合作等因素,汇川联合动力从集团分离出来,成为全资子公司。“因为汽车行业和原来我们所从事的工控领域,是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和质量体系。”
这也是新能源车重构供应链的缩影:在传统汽车时代,汽车的发动机涉及核心性能,必须掌握在整车企业手中;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,动力系统从内部配套转为外部配套,汽车的电机、电控等多从供应商处采购。
然而,一方面,电机、电控企业不是汽车行业供应商,双方缺少跨行业合作的经验。另一方面,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纯电动汽车,增程式电动车需要新设计电控方案。
“理想当时也接触了传统的、国外非常厉害的Tier1,这些供应商认为纯电动车是未来趋势,而理想汽车当时想要的是增程系统双电机配置,国外Tier1不愿意为非纯电动车型投入产能。”汇川联合动力常务副总经理、首席运营官杨睿诚介绍道。
从技术上看,增程式电动车的电机能够正常的使用纯电动车型的产品,电控系统则需要定制:增程式电动车不仅有主电机(驱动电机),还有辅助电机(增程器),电控系统要精确地协调两者的运作。
从为理想供应双电机控制器(即双电控)起步,汇川联合动力在合作中分得了一部分电机的供应,也成为业内最早针对双电控电机进行生产研发的供应商。
而从供应电控到供应电机,也经历了技术创新的过程。杨睿诚回忆道,当时理想ONE的销量超出了预期,导致供应出现了一些困难,成本也较高。汇川联合动力提出了电控、电机、减速器“三合一”的方案,成本相当于外资/合资公司制作的电机、减速器两个产品的价格,争取到了开发的机会。
后在2021年,汇川联合动力与理想成立合资公司——常州汇想。常州汇想在“三合一”的基础上开发了包含两个电机、两个电控与减速箱的“五合一”。
“做‘五合一’的时候挑战很大。这在行业里是新产品,特别那时增程不是主流路线,大家在这方面也无经验。现在来看,不仅我们在做五合一,大家都在往五合一这个路线走。”汇川联合动力技术联合发起人、汇川联合动力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俊田回忆道。
让李俊田记忆犹新的挑战,还来自理想提出了“零安抛”。“我们原来的认知就是PPM(每百万件零件不合格数),认为达标了就可以。结果理想是有一个故障都不行,又刷新了我们对汽车行业的理解。”
“回顾汽车行业的历史,现在国际上的大型Tier 1,本质上是随着主机厂一起成长起来的:主机厂有新需求或好想法时,双方会一起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。”李俊田认为,如果车厂愿意挑战零安抛,对供应商来讲是很好的机会,是给供应商提供机会去打造竞争力。
在与常州接壤的南京溧水,理想的电池供应商——欣旺达(300207)坐落于此。
据欣旺达集团董事长王威介绍,南京基地是欣旺达生产理想汽车产品最多的基地,也是服务理想汽车的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,将形成总计30GWh的电芯和系统产能。
“与理想合作时,我们在动力电池领域优势并不明显。”王威坦言,从汽车行业来讲,欣旺达进入行业的时间不算早,但是从电池的角度来看,欣旺达的经验相对丰富;当时欣旺达在前沿化学端、应用层面的投入,以及在破坏性实验方面,已处于业界领先位置。
一方面,增程式技术路线,对电池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欣旺达动力理想事业部总经理陈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增程式电池在功率特性和寿命等方面与纯电车型电池不一样:在相同大功率下,增程式车型电池的功率特性更高;增程车型的电池容量(度数)更低,寿命相对更长。
另一方面,理想定位高端汽车品牌,也对电池提出了产品容量密度、创新性等要求。王威介绍道,要做好一块动力电池,有很多十分艰难的环节,这些都是欣旺达和理想技术共创突破的。“我们在合作过程中,更多是围绕技术创新想法进行开发性的谈判。”
传统模式是甲方提要求,乙方来满足。面对新要求,欣旺达、理想选择了共创新产品。在产品规划阶段,欣旺达围绕产品性能、续航里程、安全性能、整车重量等提出整体框架,与理想一同探讨选择材料、结构。
目前,欣旺达HEV(油电混合动力汽车)产品的快充技术已在全球领先。陈辉指出,超充产品的重要特征就是快充,这要求产品具备很强的动力学性能。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电阻——电阻越大,电流通过速度越慢。“我们和理想汽车联合研发的电芯产品电阻特性一度比行业标杆低30%。”
在产品制造阶段,结合车型和产品定位,理想和欣旺达共创了Cell2Pack(C2P)产线的产品设计技术方案。在此基础上,理想L6的Pack也进行了升级换代。
2022年,理想还通过江苏车和家汽车有限公司,向欣旺达注入了4亿元的投资。也是在2022年,欣旺达成功入围Benchmark的全球动力电池Tier1名单,成为国内第四家全球动力电池一级制造商。
“理想团队的相关负责人经常会跟我们提到,有些产品并不会因为是我们双方共创的,而不能提供给别人使用。只要是对这个行业有帮助,能够降低产品成本、提升产品可靠性,那在一定阶段后,是允许我们去开放使用的。”王威分享道。
“下一个技术发展的风口是智能底盘,包括线控转向、线控制动以及高端的悬架系统。”孟庆鹏认为。
在制动控制的最新的一代产品——线控制动领域,伯特利是全球第五家量产的企业:2021年,伯特利成功量产了其线控制动系统(WCBS),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One-box线控制动方案量产的自主品牌供应商。
而这一年,全世界汽车行业面临着严重的“缺芯”问题。芜湖伯特利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兼总经理袁永彬回忆道,国内制动产品依赖国际巨头供应芯片,但当时由于芯片不足,许多主机厂面临停产困境。在此背景下,理想汽车开始寻找其他供应商;彼时,伯特利的线控制动产品刚刚投产,由此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。
尽管已经具备成熟量产经验,但理想项目仍然给伯特利带来了压力。袁永彬指出,理想汽车定位于高端市场,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远高于中低端市场。
“举个例子,线控制动和自动踏板相连处有一个推杆,推杆后面是线控制动系统中的弹簧、碟簧等,涉及很多零部件组合,在大批量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偏差。对于推杆推力形成曲线,我们过往的要求是在同一个位置±15%,没有客户提出过异议,但是理想的要求是要在投产前减半到8%。”
理想汽车供应链PTC底盘电控高级经理王占彬回忆道,2023年2月底L7、L8量产首月,质量与预期有一些差距。3月双方开始筹谋识别质量差距、收敛产品质量,4月便跨团队组织了共创会,采购、设计、工艺、制造等团队协同质量攻坚。“在理想的帮助下,我们的生产效率OEE由50%提升到85%以上;产品质量在0公里及售后指标下降幅度超过90%。”
在质量攻坚的基础上,理想还与伯特利实现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数字互联,以便在第一时间识别和解决制程过程中的波动,防止波动演变成产品质量问题。
芜湖伯特利公司首席质量官张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作对比:在传统主机厂的流程中,通常是用户察觉缺陷后,担着风险把车开到4S店,排队等待维修。假如没有备件,用户还需要等待。而后4S店会将问题部件寄回主机厂,主机厂对所有零件进行分类、诊断,再由供应商管理人员联系供应商,约定时间将问题部件寄回,这样的一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个月。“相比之下,我们通过数字化的帮助,能够更快、更好地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安全感和体验。”
“理想汽车在线性制动领域选择了伯特利,在空簧方面选择了保隆科技——理想汽车在空簧领域的供应商选择是非常大胆的。”袁永彬直言,空簧在国内外并未大量普及,仅在高端车型上选配,市场应用量很小,成本代价很高。理想对三十万车型进行标配,是全球第一家这样做的车企,对于国内的供应商拉动非常大。
汽车悬架是连接车身与车轮的装置,可分为钢板弹簧悬架、螺旋弹簧悬架和空气弹簧悬架等。空气悬架采用空气弹簧代替金属弹簧,并因此而得名。空气弹簧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实现支撑和弹簧效果,同时本身较低的自然频率(1-1.5Hz)使其具备较强的隔振能力。
理想ONE没有配空悬,但在研发针对家庭用户的L系列时,理想考虑大量采用空悬系统。保隆科技智能空气悬架业务单元总经理王贤勇指出,家庭用户对舒适性的要求比较高,研发希望车过细碎路面的时候,能够把路面的震动过滤得比较干净,空簧便是显著提升舒适度的配置。
“空气悬架在国内起步比较晚。这是一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系统,除了空簧,还有比较多的上游零部件,包括橡胶、机械、电子、软件和硬件都有比较高的技术壁垒,过往主要使用在在80万—100万以上的豪华车型,当时是国外豪华汽车品牌使用的产品。自然而然,供应链也被国外大供应商垄断。”保隆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张祖秋指出。
面对垄断,在选择供应商时,传统车企更多是用成熟零部件企业,不愿意冒险给国内供应商机会。
对此,张祖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传统主机厂有些时候用国外成熟供应商,认为风险更低,是因为主机厂不掌握这样的产品。一旦主机厂掌握了这样的产品,就能在整个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深入进去,是一样能管控风险的。
以空悬系统为例,某些主机厂确实需要供应商整套提供空悬系统的,保隆科技也整套提供给整车企业——不止某一个关键的总成,包括控制器软件、算力、硬件全套都要提供。“但是理想汽车空悬的控制系统软件、算法自一开始就是自研的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解耦,可以将原本一体的软硬件采购拆分为独立的软件和硬件采购。”
理想给保隆科技的量产机会,帮助保隆科技实现了0-1的跨越。张祖秋指出,假如没有突破机会,不止保隆科技,中国本地的空气悬架供应商应该仍在量产前徘徊。
过去几年间,中国市场的空悬系统渗透率、配置率快速拉升。“目前中国供应链不仅是在中国市场把外资供应商们比下去,也打到了空气悬架的欧洲大本营,在全世界内我们的竞争力已得到了证明。”